【導讀】西南民族大學2017年博士后招收簡章已經公布,四川人事考試網為你提供以下公告內容,更多詳詢請關注四川人事考試信息網微信(htgwy01)或咨詢QQ群:592716125,我們將及時為你更新推送消息。
課程咨詢熱線:028-65385575
四川人事考試網2017年1月12日最新快訊:
一、學校簡介
西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包括文、史、哲、經、管、法、教、理、工、農、醫、藝等12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民族高等學校,坐落于天府之國,芙蓉之都的錦繡成都,與聞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鄰。學校前身為西南民族學院,創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為“西南民族大學”,是在周恩來、鄧小平、王維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關懷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是國家民委與教育部、國家民委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學校占地面積近3000畝,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區(老校區)、航空港校區(新校區)、太平園校區,在阿壩州紅原縣有“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
學校有56個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余人,教職員工近2千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余人,副高以上職稱700余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400余人。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50人先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8人先后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1人先后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7人先后為國家民委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9人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人選,8人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7人為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人選,57人先后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學校下設23個學院;有本科專業8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0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是全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高校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和“中央部屬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養基地”;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有4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13個專業獲批省級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中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本科特色專業、19個雙學位專業,5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目前,館藏圖書資料600余萬冊(含電子文獻),教學科研實驗設備總值4.7億元。
學校具有較強科研能力,擁有極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館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學文獻館、彝學文獻館。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項目300余項,省(部)級項目1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近18000篇,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近1000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00余項。特別是在畜牧獸醫理論與技術、民族經濟、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有2個“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7個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全國彝語術語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全國高等院校彝漢雙語教材編譯審定委員會”掛靠學校;國家部委、中國社科院、四川省、中國生產力學會先后在學校建立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國西南民族語言資源庫建設基地”、“全國雙語法官培訓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四川省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普及基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和“中國生產力科學研究院”。出版的學術刊物主要有公開發行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民族學刊》和內刊《民族學信息》等。學報(文科版)連續多年入選CSSCI來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社科院評為“民族學與文化學”類權威期刊。
學校建立65年來,培養出各類人才16萬余人。在他們中間,涌現出新中國第一個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現出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藏族將軍,涌現出不少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和大批各級領導干部,更多的畢業生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為民族地區的解放、政權建設、邊疆鞏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是四川省對外開放的重點單位,迄今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來校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或參觀訪問。學校與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弗吉尼亞大學、日本法政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臺灣輔仁大學等近40所國(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與交流關系。
學校是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民族博物館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56個民族師生員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營造了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共同進步的人文環境。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學校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秉承“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西南民大宗旨,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西南民大道路,體現“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特色鑄校”的西南民大理念,弘揚“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西南民大精神,實施“一體兩翼”的西南民大戰略,進一步彰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功能,促進學校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努力建設成為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二、2017年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招收信息
合作 導師 |
鄭長德 |
研究課題 |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導 師 簡 介 |
鄭長德,男,博士生導師,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理論和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近年來,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科研經費200余萬元。先后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國際及全國性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獨立和合作出版學術專著20余部,主要有《中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后發趕超與發展轉型》等。10余項科研和教學成果獲四川省和國家民委獎勵。 |
||
招收 人數 |
1人 |
||
招收 要求 |
經濟學博士或管理學博士,對民族地區有深厚感情,有較強研究能力。 |
合作 導師 |
來儀 |
研究課題 |
當代我國民族關系問題研究 |
導 師 簡 介 |
來儀,女,博士生導師,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長期從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研究和教學。中國民族理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民族團結與民族關系的理論與實踐”的首席專家,省級精品課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負責人,四川省委組織部推薦的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訓首批民族宗教類教師。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全文轉載,撰寫、主編和參與編寫著作多部。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4項,主持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項。曾獲多項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獎。 |
||
招收 人數 |
1人 |
||
招收 要求 |
從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在職教學和研究人員 |
合作 導師 |
王啟濤 |
研究課題 |
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 |
導 師 簡 介 |
王啟濤,男,博士生導師,西南民族大學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所所長、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博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敦煌吐魯番學研究。中國語言學最高獎——“王力語言學獎”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四川省級精品課程《敦煌文獻》負責人,中共中央組織部首批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四川大學)主講教授,《光明日報》國學百名一線學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共9項,在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專著11部,在《中國語文》《中國史研究》等海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 |
||
招收 人數 |
1人 |
||
招收 要求 |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獻基礎,并有比較厚重的相關前期研究成果。 |
三、報名條件
新近畢業的博士畢業生,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在35周歲以下,均可申請到西南民族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
我校民族學點博士畢業生,按規定不得申請進本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申請手續與審批程序
1、進站申請人在完成博士論文并通過答辯后,方可與我校博管辦聯系,并提交《博士后申請表》(國家博管會統一提供版本)。我校博管辦對申請人的材料進行審查,并向相關流動站推薦申請人。
2、申請人應于2017年3月31日前向我校博管辦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簡歷;
(2)博士學位證書或其它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3)博士期間發表論文的情況;
(4)本人擬在博士后期間從事的研究課題及研究工作計劃;
(5)屬國家統招統分的博士研究生由培養單位的研究生院在申請表的有關欄目注明并加蓋公章;屬委培、定向、在職等攻讀博士學位人員還需提供原單位人事部門同意本人做博士后的證明材料、脫產證明并保證在站期間能全職在我站工作;
(6)留學人員還需另外遞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教育處推薦意見》。
3、由博士后流動站專家工作小組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對申請者的政治思想表現、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進行審核和評議,并進行面試或采取其它方法進一步考核。經審核同意接收的,校博管辦簽署意見后,將申請人材料報送四川省博管辦審批,并報全國博士后研究人員管理委員會備案。省博管辦核準后,由校博管辦發出博士后研究人員錄用通知書。
五、體格檢查
博士后人員進站須先進行體格檢查(由我校統一指定體檢醫院)。體檢合格者方可與有關流動站簽訂工作協議書,辦理正式報到手續(請準備好3張一寸照片)。
六、工資福利待遇
按國家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七、博士后公寓
我校提供周轉房作為博士后公寓。
八、聯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南四段16號
郵編:610041
聯系部門:西南民族大學組織人事部(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王老師
電話:(028)85522070
傳真:(028)85522282
西南民族大學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