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正如有人指出的,“在城市消費時代,藝術的接受者與創造者都趨向于職業化”
③民俗是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產生有明顯地域性的文化,當地方性消弭時民俗也隨之消失
④大眾傳播媒介使時空縮小,網絡瞬時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超越以往任何時候
⑤即由于地理氣候等因素長期養成的生存智慧失去了優勢,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也不復存在了
⑥一些傳統民俗在當代被商家和政府征用,變成了量販式的“工業產品”
將以上 6 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⑥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④①⑥②
D.①⑤⑥②④③
解析:第一步,對比選項,確定首句。觀察發現①③④⑥均可為首句,首句無法確定。
第二步,觀察句子之間關系。③⑤兩句話進行話題捆綁,⑤中的“即”表示解釋說明,③中的“地方性消弭時民俗也隨之消失”對應⑤中“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也不復存在了”,排除 A 項、B 項和 D 項。
第三步,驗證 C 項。開頭③⑤闡述民俗,即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不復存在,接著④①論述大眾傳播媒介使時
空縮小,交通的發展使空間變近,使得⑥中提到的傳統民俗變成了量版式的“工業產品”,對應②中的職業化。
文意流暢,符合排序。
因此,選擇 C 選項。
2.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求知有了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渠道。但是,互聯網企業在發展初期為了粘住
市場,基本都是免費向網民提供有關的資訊和知識,這養成了網民對互聯網的免費消費習慣,對于網上閱讀需
要付費還不能適應,甚至有所抵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知識付費 A.PP 在市場推廣方面并不順暢,但是,
正是在推廣過程中,這些 A.PP 逐漸使知識顯示了它的市場價值,而且由于新技術的普及,相比于傳統的授課和
著書,它一方面為知識提供者贏得了更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為知識消費者節省了大量費用。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互聯網知識付費:
A.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雙贏
B.其發展有賴于新技術的普及
C.使人們認識到了知識的市場價值
D.逐漸改變了網民的傳統消費習慣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兩句引出話題,論述以前互聯網企業免費向網民提供資訊和知識,養成了網民
對互聯網的免費消費習慣,是背景鋪墊。第三句通過“在這樣的背景下”引出文段重點論述內容“知識付費 APP”。
第四句話通過“但是”引出主旨句,文段為“分—總”的結構,總句是重點,且總句中“而且”之后為重點,
強調給知識提供者和知識消費者帶來的好處。
第二步,對比選項。A 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符合作者意圖。B 項“新技術的普及”在“由于”之
后,為原因,偏離重點。C 項在“而且”之前,偏離重點。D 項文段未提到,無中生有。
因此,選擇 A 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