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戲曲文化傳播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
B.保護發展戲曲文化應兼容并包,勇于創新
C.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演進過程
D.過度保護反而易使戲曲文化發展陷入困境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兩句論述文化處于動態演進中,不能抱殘守缺以及否定了搶救式、標本式的文
化保護。隨后引出文段的主旨,強調戲曲文化重新在民間流行起來的途徑——“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計較陽
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以觀眾喜愛為藝術創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謀求藝術形式的融合與創新”。尾句進行補
充說明。對策句為文段的主旨句。第二步,對比選項。B 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 B 選項。
2.在語言文字的規范問題上,早期的規范觀是“匡正”,認為語言使用必須遵一定的標準,凡是與標準
不符的就是錯誤的,是需要消滅的不正確的語言現象。此后,“匡正觀”逐漸發展為“追認觀”,既注意語言
的變動性,不輕言“不規范”;又注意語言的穩定性不輕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會公認以及一些顯然
不健康的東西采納進來。如今,“動態”規范觀越來越趨于普遍認同,這要求我們在“規范”和“規則”、“硬
規范”和“軟規范”、“顯性規范”和“隱性規范”等諸多二元對立因素上有區別地、有針對性地對待語言現
象。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A.對待語言文字的正確態度
B.語言文字規范觀的發展過程
C.語言規范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D.根辯證看待語言現象的必要性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紹早期的規范觀是“匡正”,接著介紹“匡正”觀逐漸發展為“追認”觀,后來又介紹動態規范觀越來越趨于普遍認同。文段為并列結構,分別介紹了早期、中期、當下的語言文字規范觀。第二步,對比選項。A 項“語言文字”、C 項“語言規范工作”和 D 項“語言現象”均與文段“語言文字規范觀”這一話題不一致,故排除。B 項“語言文字規范觀的發展過程”是對文段主要內容的全面概括。因此,選擇 B 選項。
3.大當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為陣地工程防護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美軍新研制成功的巨型鉆地彈可
穿透數十米厚的混凝土防護層或巖石層,被稱為“地堡克星”。即便是運用智能遮彈技術將其擊爆于防護層表
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將地下工程重創或摧毀。在此威脅下,面對防護材料和防護結構難以實現突破性
進展的現實“瓶頸”,戰場目標一旦被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而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攔截防護技術為防御大當
量鉆地彈藥打擊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這段話主要說的是:
A.陣地工程防護面臨全新挑戰
B.智能遮彈技術是軍事防御的發展趨勢
C.近程攔截為軍事防御工程帶來新希望
D.大當量精確制導武器目前還無法防御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問題即“大當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為陣地工程防護帶來了新的挑戰”,接著通過“比如”引出美國研制的“地堡克星”這個例子進一步解釋了大當量精確制導武器帶來的挑戰。最后一句通過“而”這一轉折詞,引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即“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攔截防護技術為防御大當量鉆地彈藥打擊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文段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重點在于尾句解決問題的對策。第二步,對比選項。C 選項為對策句的同義替換項。因此,選擇 C 選項。
4.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 2601 億美元,出口僅為 669 億美元。為實現集成電路產業
自主可控,必須攻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欠缺的難關,尤其是產業鏈中的設計環節。無錫作為曾經的國家微電子產業南方基地,2017 年集成短路設計產值僅為 79.2 億元,占總產值比例不足 10%。而最合理的結構應該是設
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分別占比 30%、40%和 30%。如果把設計、制造、封測比作寫書、印書和訂書,書的
質量關鍵還靠寫書,但是整個行業都缺“寫書人”。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對外依賴狀況嚴重
B.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結構存在失衡現象
C.設計人才匱乏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D.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過列數據指出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接著指出集成電路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即要實現自主可控必須攻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欠缺的難題,尤其是設計環節,然后通過無錫進行例證,最后得出結論,整個行業都缺“寫書人”,也就是缺設計人才。第二步,文段為“分—總”結構,尾句提出問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缺少設計人才。C 選項是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 C 選項。
5.在極早期宇宙,有一段高速膨脹的時期,暴脹是由一種被稱作暴脹子場的勢能推動的,在很短的時間
內,宇宙突然脹大到可以包容今天人類所看到的以及更多無法看到但存在的一切的尺度。空間的彎曲被抹平了,
暴脹子場中的量子漲落也從亞原子尺度被放大到天體物理尺度。暴脹子的衰變產生了大爆炸的熱,而其中的那
些量子漲落則導致了物質的不均勻性,為宇宙中的各種物質結構的形成提供了種子。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宇宙的產生與形成
B.量子的漲落與膨脹
C.物質多樣性的起源
D.暴脹子衰變的過程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在極早期宇宙,有一段高速膨脹時期,然后對這一時期的情況進行解釋,最后引出暴脹的結果,為宇宙中各種物質結構的形成提供了種子,即為宇宙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文段主要論述的是暴脹導致了宇宙的形成。第二步,對比選項,A 選項是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 A 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