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昆體良
解析: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和《法律篇》中。培養和造就哲學家(哲學王)是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標和主要任務。
2.法國的教育制度是集權制,美國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是分權制,同樣是實施分權制,美國和英國的分權制又有不同,各自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這主要體現了( )對教育制度的影響。
A.經濟
B.政治
C.文化
D.自然
解析:不同的文化類型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的類型,影響到教育制度。例如,同為資本主義國家,法國在教育行政上實施集權制,而美國在教育行政上實施分權制;同樣是實施分權制,美國的分權制又與英國的分權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故選擇C。而政治因素指的是不同的政治體制下往往存在不同的教育行政制度。政治體制總的來說,可以分為集權制、分權制,相應地,教育行政制度也可以劃分為集權制、分權制兩種類型。原蘇聯、法國基本上屬于集權制,美國、英國基本上屬于分權制。
3.教師在現實情景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研究是( )
A.基礎研究
B.應用研究
C.行動研究
D.實地研究
解析:行動研究是指實際工作者(如教師)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及本單位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為教育行動而研究,在教育行動中研究,由教育行動者研究”。題項描述的就是行動研究。
4.校本課程的有點有( )
①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②有利于通識性知識
的學校③能調動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④有助于學生掌握系統性知識⑤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課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析:學校(校本)課程是指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開發、設計的課程,是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學習通識性和系統性知識是國家課程的目標。
5.根據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理論,有關課程應該如何設計,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和標準的想法,屬于( )
A.經驗課程
B.理想課程
C.理解課程
D.文件課程
解析:古德萊德歸納出五種不同的課程:①理想的課程,即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應該開設的課程。如現在有人提議中學開設同性戀教育的課程,并從理論上論證其必要性,就屬于理想的課程。這種課程的影響取決于是否被官方采納并實施。②正式的課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和教材等。③領悟的課程,即指任課教師所領會的課程。由于教師對正式課程會有多種解釋方式,因此教師對課程的領會與正式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距離。我國學者將這種由教師重構后的課程稱做“師定課程”。④實行的課程,即指在課堂里實際展開的課程。⑤經驗的課程,即指學生實際體驗到的東西。識別這種課程的方式包括學生問卷、交談, 以及課堂觀察。題項中描述的是理想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