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改革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
2.教育既作用于人,又作用于社會,但歸根到底是首先并且直接作用于人。所以,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影響人的發展。
3.發現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
4.德育中的情感陶冶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激發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其自覺進行行為轉化和行為控制的方法。
5.美育就是藝術教育。
6.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7.翻轉課堂強調學生在家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新知識,然后由老師再進行課內輔導。
8.在變式教學中,變換的應該是事物的非本質特征。
9.關鍵期是一個相對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則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10.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
11.小班化教學是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
12.學困生的智力水平不高,因此開發學困生的智力是當務之急。
13.上位學習和下位學習中都可能發生垂直遷移。
14.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起來的,遷移的關鍵在于訓練的內容。
15.在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原型定向之前是原型內化。
16.在人的一生中,流體智力會不斷增長。
17.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18.思維定式對解決問題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19.負強化的目的在于減少反應發生的概率。
20.教育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結果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
21.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22.不滿10周歲的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傷害事故,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24.在教育行政執法中,只要不是國家法律禁止教育行政機關行使的職權,教育行政機關就可以行使。
25.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關愛學生就是尊重和接納學生的所有行為。
26.樂觀樸實屬于廣義的教師職業道德范疇。
27.對教師道德的評價,該從職業倫理、個人道德及其相互關系入手。
二、判斷題(共45小題,每小題1分,每小題僅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選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
1.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游戲方式及說法方式。”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
A. 復雜性 B.示范性 C.持續性 D.長期性
2.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實驗中,提出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的( )
A.全面發展 B.一般發展 C.持續發展 D.個性發展
3.下列選項不屬于現代學制的是( )
A.單軌制 B.雙規制 C.多軌制 D.分支制
4.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之間要求平等合作,體現了( )
A.民主平等 B.教學相長 C.尊師愛生 D.心理相容
5.課程計劃的基本內容不包括( )
A.板書設計 B.學年編制 C.學周安排 D.課時分配
6.在德育過程中,利用和創造一切富有教育意義的情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自我修養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樣示范法 D.說服教育法
7.王老師告訴陳浩媽媽:陳浩期中語文測試成績在班上屬于中等水平,這種評價屬于什么?
A.絕對評價 B.相對評價 C.內部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觀念性隱性課程的是( )
A.校風 B.學風 C.班級管理方式 D.教師的教育理念
9.《論語》中記載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疏導性原則
B.集體教育原則
C.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原件下載:2015年12月5日四川中小學教師考試《教育公共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