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體現的是教育的變遷功能。
2、真正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方向和內涵的是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
3 心理相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基本的倫理關系,也是我國新型師生關系最本質的特征。
4、課程是學校開設的全部學科的總和。
5、杜威選擇木工、金工、縫紉等直接經驗形態的課程內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職業技能。
6、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
7、翻轉課堂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
8、德育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9、學生心理內部矛盾是思想品德發展的動力。
10、為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完成教學任務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進行的測驗是形成性測驗。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利托爾諾和英國的沛•西能。
12、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指的是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的學習。
13、剛去幼兒園時,洋洋由于對周圍環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兒園門口哭鬧不住。幾天后,洋洋對環境逐漸適應了,不再害怕去幼兒園了。這里洋洋所發生的變化屬于學習。
14、依照奧蘇泊爾的觀點,一切有意義學習都可能受到原有認知結構的影響,因此,有意義學習中存在遷移現象。
15、關于記憶遺忘的原因,艾賓浩斯認為遺忘不是痕跡的消失,而是記憶被壓抑。
16、張林同學讀書十遍剛好能夠背誦下來,按照記憶理論研究成果,他需要再讀 5 遍才能達到最佳學習成果。
17、康康的媽媽答應康康,只要他這學期末能考進班里前 10 名,就給他夢寐以求的汽車模型,為此康康的學習比平時努力多了。這里康康的學習動機屬于間接的遠景性動機。
18、教育中十分強調因材施教,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該用不同的態度對待優等生和后進生。
19、每個人的心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20、考試焦慮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學生內部的壓力,因此只要處理好學生的心態和觀念就能達成預期目標。
21、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通過遺傳獲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為,如吮吸反射,屬于兒童的最初圖式。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規范的含義是相同的。
23、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
24、教師進行學習提升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25、教育法律救濟的行政救濟,司法救濟是由國家機關運用國家強制力實施的。
26、權威性法學著作是正式意義上的法的淵源。
27、教育法規適用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
28、本能需要是教師職業道德產生的實踐基礎。
29、教師職業道德養成主要依靠自律,與外部環境和社會無關。
二、單項選擇題(共5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50 分)
1、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治理國家的哲學家,提出此觀點的人是( )
A、蘇格拉底 B 柏拉圖 C 亞里士多德 D、昆體良
2、法國的教育制度是集權制,美國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是分權制,同樣是實施分權制,美國和英國的分權制又有不同,各自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這主要體現了( )對教育制度的影響。
A、經濟 B、政治 C、文化 D、自然
3、教師在現實情景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礎研究B、應用研究 C、行動研究 D、實地研究
4、校本課程的有點有( )
①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②有利于通識性知識
的學校③能調動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④有助于學生掌握系統性知識⑤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課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根據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理論,有關課程應該如何設計,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和標準的想法,屬于( )
A、經驗課程 B、理想課程 C、理解課程 D、文件課程
6、在教學課的學習中,要培養學生如何處理數量問題的技能和有效運用這些技能于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能力,這類課程內容的組織需要堅持( )。
A、連續性原則 B、順序援助 C、整合原則 D、縱向原則
7、14 世紀歐洲學校的課程有算數、幾何、天文等,到 16 世紀增加了地理和力學,17 世紀又增加代數、三角、物理和化學等。這說明對數學內容變化產生影響的是( )
A、生產力 B、生產關系 C、上層建筑 D、政治經濟制度
8、從教師的教來說,教學換屆的基本順序是( )①評價②備課③輔導④上課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9、泰勒課程設計的四個步驟包括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和( )
A、研究學生 B、評價學習成果
C、安排課程內容 D、診斷學習需要
10、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選出有針對性的人物和事例鼓勵學生,不斷提高學生修養,該教師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修養 B、鍛煉 C、榜樣 D、制度
11、同一堂課中,有的學生專心聽講,有的學生心不在焉,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差異。這主要體現了( )對人的發展得作用。
原件下載: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 教育綜合知識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