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即將開始,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備考,四川人事網為大家總結了2016年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申論必備名言警句,幫助大家順利備考2016年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
申論文章作為公務員考試中所占分值最多的部分,歷來是考生備考的重點難點。要想寫好申論文章,充分的論證和流暢的文筆必不可少。而如果考生平常能積累一些名言警句,并適當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途途君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經典語錄和名言警句,幫助大家備考申論。
想獲得更多四川公務員備考咨詢,歡迎關注官方微信號:htgwy01
公務員申論備考資料四 《習近平用典》節選二
五、勸學篇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申論文章作為公務員考試中所占分值最多的部分,歷來是考生備考的重點難點。要想寫好申論文章,充分的論證和流暢的文筆必不可少。而如果考生平常能積累一些名言警句,并適當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途途君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經典語錄和名言警句,幫助大家備考申論。
想獲得更多四川公務員備考咨詢,歡迎關注官方微信號:htgwy01
公務員申論備考資料四 《習近平用典》節選二
五、勸學篇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戰國﹞莊子《莊子·養生主》
【解讀】習近平同志曾經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加·富爾先生的預言說明學習的重要性:“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面對浩瀚的知識,只有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
(2)腹有詩書氣自華。
【原典】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2)腹有詩書氣自華。
【原典】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北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解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讀優秀傳統文化典籍,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閱讀”,研讀歷史經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研讀文學經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讀哲學經典,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思辨能力;研讀倫理經典,知廉恥、懂榮辱、辨善惡。總之,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固本培元,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解讀】領導干部讀書、學習也要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其次,要勤奮努力,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堅持閱讀與思考的統一;堅持讀書和運用相結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典】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典】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解讀】思考是閱讀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是把書讀活的關鍵。如果只是機械地閱讀、被動地接受、簡單地瀏覽,沒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識也難以吸收消化。。學與思結合,關鍵是把書本知識與火熱實踐結合起來,防止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現實中,有些人既不學習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習近平同志要求,“領導干部要同時防止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這兩種現象”。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原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原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春秋﹞孔子《論語·雍也》
【解讀】興趣是激勵學習最好的老師。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就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
六、廉政篇
(1)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原典】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六、廉政篇
(1)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原典】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清﹞張伯行《禁止饋送檄》
【解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這樣的滑坡和動搖,往往是從小事開始的。習近平同志還曾以“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堤潰蟻穴,氣泄針芒”“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提出過同樣峻切的警思。
(2)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原典】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2)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原典】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
【解讀】“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無論是改作風,還是反腐敗,“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要抓”都是一以貫之的治理思路。從領導干部角度看,就應該做到慎獨慎微,不要以為吃點、喝點、拿點沒什么,不要認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就能萬事大吉。通往腐敗的不歸路往往就從細節開始,對小事、小節、小利又怎能掉以輕心?
(3)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原典】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繩欲于眾,行詐于官,而矜實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奪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責人之所難,怨之本也。
(3)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原典】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繩欲于眾,行詐于官,而矜實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奪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責人之所難,怨之本也。
——﹝東漢﹞荀悅《申鑒·政體》
【解讀】 無論是貫徹落實八項規定,還是堅決反對“四風”,習近平同志都反復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都是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表率和帶動作用。“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馬就不難”,領導干部如果只表態不表率,拿著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普通干部怎么會有改作風的動力?就此而言,領導干部本身就是反“四風”的標準、改作風的標桿,越是嚴格要求自己,越能產生模范帶動的輻射作用,釋放出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4)公生明,廉生威。
【原典】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4)公生明,廉生威。
【原典】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年富《官箴》刻石
【解讀】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領導干部的公道正派就來自于此,在群眾中的權威也來自于此。面對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情況、新考驗,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始終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污腐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這是執政用權應有的敬畏之心,也是領導干部理當銘記于心的“官箴”。
七、信念篇
(1)位卑未敢忘憂國。
【原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七、信念篇
(1)位卑未敢忘憂國。
【原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南宋﹞陸游《病起書懷》
【解讀】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習近平同志一再用這個比喻,強調信念的重要性。的確,精神上如果缺了鈣,就會得“軟骨病”,行不正、站不直,遑論開展工作、領導改革了。“位卑未敢忘憂國”,正是要求每個公民都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盡一份力。面對利益關系調整帶來的矛盾,面對思想觀念多元的狀態,特別需要全體中華兒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奮斗,追求共同之目標。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原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原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竹石》
【解讀】信念之于人,就像青山與巖石之于竹子,有了它,才能向著目標前行,不為困難所擾、不為矛盾所惑、不為利益所誘。只有樹立高度的價值觀自信,才能站穩價值立場,才能保持清醒認識,才能具備政治定力。自信,才有執著的堅守;自信,才有自覺的踐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就是我們的“主心骨”“定風珠”。
八、敬民篇
(1)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原典】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征。
八、敬民篇
(1)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原典】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征。
——﹝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第三》
【解讀】人民,常常被比為載舟的水,喻為種子的土地,視為枝葉的根本。對于執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如何強調也不為過。習近平同志引用的這句話,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見治亂的水。現實中,不管是教育實踐活動,還是更多其他工作,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多照照群眾這一面鏡子,多比比群眾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
(2)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原典】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2)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原典】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明﹞于謙《詠煤炭》
【解讀】“心無百姓莫為官”。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就要為民辦事。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應該落實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這考驗著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習近平同志引用這句詩,就是要求各級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態度抓實做細民生工作,努力辦實每件民生小事。
(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原典】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原典】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解讀】小官有大作用。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基層干部的作用。“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習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級別不高,多在基層任職,但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活力。對老百姓來說,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對小事的處理中也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活力。對老百姓來說,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對小事的處理中也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